(為了不侵權,也不放音樂上來,連結為[PINA]soundtrack含playlist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iuxj-qEVU8&list=
PL0E42C1DCE587AE5C&feature=plpp_play_all)
周日看了大導溫德斯的PINA以後,久久不能從那近兩小時極端的衝擊
中平復,不管是音樂還是舞蹈,還是對生命本質最誠實的質問,都震
得人蕩氣迴腸。我開始可以了解為什麼阿火說看過了一場畢娜鮑許就
會無法自拔的愛上現代舞。
我所知有限的現代舞,往往一場一場對概念的解構,理解愛,並用你
的身體說明你的感受;理解痛苦,並用你的身體描繪無法言說的痛;
當然也可以像林懷民那樣,用舞蹈說明另一種藝術,像是行草。
正當我想把滿腔感動寫出來的時候,往往發現早有更厲害更有見地的人作了:
德國現代舞從來不是從動作開始的,而是從人開始,從對人類行為的理解與
疑惑,而開創了遠離芭蕾的新舞蹈形式。許多人一直好奇,在庫特‧尤斯所
主持的福克旺學院舞蹈系裡,年輕時的碧娜‧鮑許,到底學到的是什麼?
「誠實」,鮑許在本書中如此回答。
(註:這段話節錄自盧健英的”畢娜鮑許,很德國嗎?”http://blog.roodo.com/planet5277/archives/3891067.html)
從誠實出發,她問自己問題,問舞者問題,問觀眾問題,一切從此開始。
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,生長在無戰無苦的時代,物質豐裕,或許還太豐裕
了一些,有健全的家庭和慈愛的父母,還有宗教為依歸,但即使如此,任誰
都要繼續的追尋,繼續問自己問題,不能視一切為理所當然。因為所有的教
條沒有了誠實的思索和自問自答,就會成為暴力。而畢娜最讓我震撼的,就
是這個。
溫導選擇由[春之祭]開頭,繼而有[青春交際場]、[穆勒咖啡館]等經典舞碼
串成,交錯著舞者的自白和向PINA致敬的片段舞碼。最後以一名年輕的舞者
在劇場中高喊「我很年輕,我有夢想,我身體強壯…….」,彷彿暗喻著人生
起始與四季之交替無異,青春時體會生命力、面對自我、面對羞愧與不協調
,然後步入壯年與中年的負荷、求愛、挫敗與幻滅;然後突然間了悟了什麼
似的,才看見了山川與大地,巨石、花草、與清月,最後,步入死亡,順著
死,讓新生者生。
我也特別喜歡表現主義手法的現代舞,有時它就像手語,有一種不明朗的美
感,而畢娜鮑許將這種像手語一般的肢體語言推展至舞者的整個肢體,以靈
肉為筆書寫,草創了舞蹈劇場(Tanztheatre)。
一名舞者在片中說,穆勒咖啡館裡的PINA,佝僂著身軀,像是被掏空的軀殼
,一具行屍走肉。那個形象,如同背負著二戰後屬於德意志的沉重歷史與國
族包袱,甚至人類的存在意義,她彎起身不僅表達那沉重,也表達謙卑和屈
服。她所具象的這具行屍走肉,到底是潰敗的歐洲、是全體人類文明、還是
個人的地獄?或許都是。
有人認為現代舞至此,太晦暗太沉重了,但我總覺得,各種形式的藝術在這
麼深刻的剖析了人性以後,總會有明亮而平靜的昇華。就像一位滿頭華髮的
睿智老人一樣,或許是充滿愛意和包容地凝視他人的青春,或許是一種從容
不迫的態度,或許是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,如果能夠誠實,我相信我們可以
走得更遠更遠。
噢,還有呢,看完了電影,旅遊清單上又多了一筆烏塔帕的半空電聯車。
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