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必須承認我很喜歡這部片子,不管是因為柳樂優彌也好,還是那片子本身,而且,如果
說是喜歡的話,也可以任性一點不要說原因吧。
其實昨天我到影博館的時候,還不知道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是Nobody Knows,這樣的事
情發生過太多遍,只能怪我不愛上網查資料,片名又只知道原文。但幸好幸好,我去看了
,這才重要。
搖搖晃晃的第一幕景,電車上看到柳樂優彌的時候,我才恍然大悟這是什麼片。其實這就
好像是額外的驚喜一樣,我喜歡毫無頭緒的去電影院,然後充滿驚喜的回家,而昨天,大
概就是如此。回到家之後滿腦子都是電影畫面。
我常覺得當代日本導演總偏好拍賺人熱淚的劇情片,(甚至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我在講誰)
,所以我反而喜歡日本的動畫體系,雖然有時候也是囉哩囉嗦的想探討大問題,但是看起
來還有些深度。Nobody Knows既是真實事件改編的,便遵從一種像是紀錄片似的角度,很
少用旁觀的角度加以渲染,於是整部片步調輕緩,好像永遠不會發生什麼大事我們卻會持
續被四個既純真又超齡早熟的孩子吸引住,無止盡的看下去。四個孩子都沒哭,即使小雪
死去的那天,也都沒哭。我一直在想,觀眾都哭了,你們不要不哭吧,但是他們就是不哭
,而他們越不哭,下面的人哭的越厲害。
片子結束後的座談會我沒有聽,剛好因為得去辦一件事,但其實也是因為,我不想要那種
看完電影的感受被座談會活生生地打斷。看完一部好的電影,只想要自己好好回憶,以免
遺漏掉什麼,不想要有人來告訴我電影是什麼意義,該有什麼省思,那好像剝奪了最根本
看電影的樂趣。我想座談會不外就是講社會問題,婦女問題,兒保問題,等等等等,我想
每個看完電影的人應該都有個底,我只想說我很不願意在一部明明需要好好品嚐的電影之
後,還要試圖告訴別人意涵是什麼,一切都在電影中阿。座談會是新竹市婦女協會的人負
責的,他們的訴求就可想而知,這是件好事,也真的該推廣,所以我還真的應該要乖乖留
下來捧場才是。
[柳樂優彌]
我正在想為什麼Death in Venice裡面的Tadzio沒有台詞,也沒有腳本卻可以演的這麼好
。我其實想不出為什麼,除了說或許導演給了他怎麼樣的提示,以至於初次出現在螢光幕
上卻能有出色的表現。但將柳樂優彌和演Tadzio的丹麥男孩相比較,我想他們唯一的演技
是他們本質上散發出來的東西,只不過要找出那樣的氣質,是導演的慧眼。都是正在長大
即將跨越男孩和男人的分水嶺,有一種積蓄的荷爾蒙在體內股脹著,只是純真的力量還是
強大了一些,讓他們有了那麼一點男子氣慨,卻天真得讓人無法不愛護他們。這就是最好
的演技,完全不是演技,只是他們所擁有的一種自身氣質,Tadzio像個神似的,幻化為羽
也不讓人奇怪,而柳樂優彌有一種良善的本質,透明誠實的眼睛,即使衣衫襤褸,髒臭的
形象也不能真的遮蓋住他的本質。就像單軌電車那個場景中的主題音樂所唱的,他是被髒
污遮蔽的寶石,但他還發著光。
-----